端午节诗句古诗
端午节的诗意与文化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人们用各种方式纪念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这一天不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佳作。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大夫,他忠心报国却屡遭排挤,最终投汨罗江而死。后人为了纪念他的高洁品格和不朽精神,在端午这天划龙舟、吃粽子,以此寄托哀思。唐代诗人卢照邻曾写道:“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短短两句,便道出了端午节的起源与意义。
宋代词人苏轼在《六幺令·天中节》中描绘了端午节热闹非凡的景象:“粽叶香飘十里,艾蒲青翠满门庭。”这些诗句生动地展现了民间过节时的场景,既有家家户户插艾草、挂菖蒲的传统习俗,也有邻里欢聚、共度佳节的温馨画面。
而明代边贡所作的《午日观竞渡》,则将目光聚焦于赛龙舟这一特色活动:“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寥寥数语,勾勒出龙舟竞渡时波涛汹涌、鼓声震天的壮观场面,令人仿佛置身其中。
此外,还有许多关于端午节的优美诗句流传至今。如文天祥的“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表达了对屈原深切怀念之情;陆游的“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更是细腻刻画了传统习俗的魅力。
端午节的诗词,不仅是文学艺术的结晶,更蕴含着中华民族对家国情怀、民族精神的传承。每到端午,吟诵这些经典诗句,不仅能让我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还能激励我们继承先贤遗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