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李清照表达了什么情感(一剪梅李清照)

导读 大家好,乐乐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一剪梅李清照表达了什么情感,一剪梅李清照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那么今天让乐乐带着大家一起来看看...

大家好,乐乐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一剪梅李清照表达了什么情感,一剪梅李清照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那么今天让乐乐带着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文学赏析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

2、一些词评家或称此句有"吞梅嚼雪、不食人间烟火气象"(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或赞赏其"精秀特绝"(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3、它的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说明这是"已凉天气未寒时"(韩偓《已凉》诗)。

4、全句设色清丽,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

5、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界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肤间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

6、这一兼写户内外景物而景物中又暗寓情意的起句,一开头就显示了这首词的环境气氛和它的感情色彩。

7、李清照上阕共六句,接下来的五句按顺序写词人从昼到夜一天内所作之事、所触之景、所生之情。

8、前两句"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写的是白昼在水面泛舟之事,以"独上"二字暗示处境,暗逗离情。

9、下面"云中谁寄锦书来"一句,则明写别后的悬念。

10、词人独上兰舟,本想排遣离愁;而怅望云天,偏起怀远之思。

11、这一句,钩连上下。

12、它既与上句紧相衔接,写的是舟中所望、所思;而下两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则又由此生发。

13、可以想见,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

14、而这一望断天涯、神驰象外的情思和遐想,不分白日或月夜,也无论在舟上或楼中,都是萦绕于词人心头的。

15、这首词上阕的后三句,使人想起另外一些词句,如"日边消息空沉沉,画眉楼上愁登临"(郑文妻孙氏《忆秦娥》),"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晏殊《诉衷情》),"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秦观《减字木兰花》),以及"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玉楼明月长相忆"(温庭筠《菩萨蛮》),"明月,明月,照得离人愁绝"(冯延巳《三台令》),其所抒写的情景,极其相似。

16、如果联系这首词的起句,还令人想到李益的一首题作《写情》的七绝:"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

17、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18、"词与诗都写了竹席,写了月光,写了西楼,同样表达了刻骨的相思,对照之下,更觉非常相似。

19、词的过片"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承上启下,词意不断。

20、它既是即景,又兼比兴。

21、其所展示的花落水流之景,是遥遥与上阕"红藕香残"、"独上兰舟"两句相拍合的;而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则给人以"无可奈何花落去"(晏殊《浣溪沙》)之感,以及"水流无限似侬愁"(刘禹锡《竹枝词》)之恨。

22、词的下阕就从这一句自然过渡到后面的五句,转为纯抒情怀、直吐胸臆的独白。

23、"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二句,在写自己的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想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面的,以见两心之相印。

24、这两句也是上阕"云中"句的补充和引申,说明尽管天长水远,锦书未来,而两地相思之情初无二致,足证双方情爱之笃与彼此信任之深。

25、前人作品中也时有写两地相思的句子,如罗邺的《雁二首》之二"江南江北多离别,忍报年年两地愁",韩偓的《青春》诗"樱桃花谢梨花发,肠断青春两处愁"。

26、这两句词可能即自这些诗句化出,而一经熔铸、裁剪为两个句式整齐、词意鲜明的四字句,就取得脱胎换骨、点铁成金的效果。

27、这两句既是分列的,又是合一的。

28、合起来看,从"一种相思"到"两处闲愁",是两情的分合与深化。

29、其分合,表明此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其深化,则诉说此情已由"思"而化为"愁"。

30、下句"此情无计可消除",紧接这两句。

31、正因人已分在两处,心已笼罩深愁,此情就当然难以排遣,而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了。

32、这首词的结拍三句,是历来为人所称道的名句。

33、王士禛在《花草蒙拾》中指出,这三句从范仲淹《御街行》"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脱胎而来,而明人俞彦《长相思》"轮到相思没处辞,眉间露一丝"两句,又是善于盗用李清照的词句。

34、这说明,诗词创作虽忌模拟,但可以点化前人语句,使之呈现新貌,融人自己的作品之中。

35、成功的点化总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仅变化原句,而且高过原句。

36、李清照的这一点化,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王士禛也认为范句虽为李句所自出,而李句"特工"。

37、两相对比,范句比较平实板直,不能收醒人眼目的艺术效果;李句则别出巧思,以"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样两句来代替"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的平铺直叙,给人以眼目一新之感。

38、这里,"眉头"与"心头"相对应,"才下"与"却上"成起伏,语句结构既十分工整,表现手法也十分巧妙,因而就在艺术上有更大的吸引力。

39、当然,句离不开篇,这两个四字句只是整首词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并非一枝独秀。

40、它有赖于全篇的烘托,特别因与前面另两个同样工巧的四字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前后衬映,而相得益彰。

41、同时,篇也离不开句,全篇正因这些醒人眼目的句子而振起。

42、李廷机的《草堂诗余评林》称此词"语意超逸,令人醒目",读者之所以易于为它的艺术魅力所吸引,其原因在此。

43、红藕香残玉簟秋。

44、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45、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46、花自飘零水自流。

47、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48、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49、译文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

50、轻轻的脱下罗绸外裳,一个人独自躺上眠床。

51、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

52、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53、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

54、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

55、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56、注释红藕:红色的荷花。

57、玉簟(diàn):光滑似玉的精美竹席。

58、裳(cháng):古人穿的下衣,也泛指衣服。

59、兰舟:此处为船的雅称。

60、锦书:前秦苏惠曾织锦作《璇玑图》,寄其夫窦滔,计八百四十字,纵横反复,皆可诵读,文词凄婉。

61、后人因称妻寄夫为锦字,或称锦书;亦泛为书信的美称。

62、雁字:群雁飞时常排成“一”字或“人”字,诗文中因以雁字称群飞的大雁。

63、月满西楼:意思是鸿雁飞回之时,西楼洒满了月光。

64、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意思是彼此都在思念对方,可又不能互相倾诉,只好各在一方独自愁闷着。

65、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意思是,眉上愁云刚消,心里又愁了起来。

66、鉴赏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

67、一些词评家或称此句有“吞梅嚼雪、不食人间烟火气象”(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或赞赏其“精秀特绝”(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68、它的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说明这是“已凉天气未寒时”(韩偓《已凉》)。

69、全句设色清丽,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

70、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界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肤间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

71、这一兼写户内外景物而景物中又暗寓情意的起句,一开头就显示了这首词的环境气氛和它的感情色彩。

72、  上阕共六句,接下来的五句按顺序写词人从昼到夜一天内所作之事、所触之景、所生之情。

73、前两句“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写的是白昼在水面泛舟之事,以“独上”二字暗示处境,暗逗离情。

74、下面“云中谁寄锦书来”一句,则明写别后的思念。

75、词人独上兰舟,本想排遣离愁;而怅望云天,偏起怀远之思。

76、这一句,钩连上下。

77、它既与上句紧相衔接,写的是舟中所望、所思;而下两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则又由此生发。

78、可以想见,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

79、而这一望断天涯、神驰象外的情思和遐想,不分白日或月夜,也无论在舟上或楼中,都是萦绕于词人心头的。

80、  这首词上阕的后三句,使人想起另外一些词句,如“日边消息空沉沉,画眉楼上愁登临”(郑文妻孙氏《忆秦娥》),“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晏殊《诉衷情》),“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秦观《减字木兰花》),以及“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玉楼明月长相忆”(温庭筠《菩萨蛮》),“明月,明月,照得离人愁绝”(冯延巳《三台令》),其所抒写的情景,极其相似。

81、如果联系这首词的起句,还令人想到李益的一首题作《写情》的七绝:“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

82、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83、”词与诗都写了竹席,写了月光,写了西楼,同样表达了刻骨的相思,对照之下,更觉非常相似。

84、  词的过片“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承上启下,词意不断。

85、它既是即景,又兼比兴。

86、其所展示的花落水流之景,是遥遥与上阕“红藕香残”、“独上兰舟”两句相拍合的;而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则给人以“无可奈何花落去”(晏殊《浣溪沙》)之感,以及“水流无限似侬愁”(刘禹锡《竹枝词》)之恨。

87、词的下阕就从这一句自然过渡到后面的五句,转为纯抒情怀、直吐胸臆的独白。

88、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二句,在写自己的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想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面的,以见两心之相印。

89、这两句也是上阕“云中”句的补充和引申,说明尽管天长水远,锦书未来,而两地相思之情初无二致,足证双方情爱之笃与彼此信任之深。

90、前人作品中也时有写两地相思的句子,如罗邺的《雁二首》之二“江南江北多离别,忍报年年两地愁”,韩偓的《青春》诗“樱桃花谢梨花发,肠断青春两处愁”。

91、这两句词可能即自这些诗句化出,而一经熔铸、裁剪为两个句式整齐、词意鲜明的四字句,就取得脱胎换骨、点铁成金的效果。

92、这两句既是分列的,又是合一的。

93、合起来看,从“一种相思”到“两处闲愁”,是两情的分合与深化。

94、其分合,表明此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其深化,则诉说此情已由“思”而化为“愁”。

95、下句“此情无计可消除”,紧接这两句。

96、正因人已分在两处,心已笼罩深愁,此情就当然难以排遣,而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了。

97、  这首诗的结拍三句,是历来为人所称道的名句。

98、王士禛在《花草蒙拾》中指出,这三句从范仲淹《御街行》“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脱胎而来,而明人俞彦《长相思》“轮到相思没处辞,眉间露一丝”两句,又是善于盗用李清照的词句。

99、这说明,诗词创作虽忌模拟,但可以点化前人语句,使之呈现新貌,融人自己的作品之中。

100、成功的点化总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仅变化原句,而且高过原句。

101、李清照的这一点化,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王士禛也认为范句虽为李句所自出,而李句“特工”。

102、两相对比,范句比较平实板直,不能收醒人眼目的艺术效果;李句则别出巧思,以“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样两句来代替“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的平铺直叙,给人以眼目一新之感。

103、这里,“眉头”与“心头”相对应,“才下”与“却上”成起伏,语句结构既十分工整,表现手法也十分巧妙,因而就在艺术上有更大的吸引力。

104、当然,句离不开篇,这两个四字句只是整首词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并非一枝独秀。

105、它有赖于全篇的烘托,特别因与前面另两个同样工巧的四字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前后衬映,而相得益彰。

106、同时,篇也离不开句,全篇正因这些醒人眼目的句子而振起。

107、李廷机的《草堂诗余评林》称此词“语意超逸,令人醒目”,读者之所以特别易于为它的艺术魅力所吸引,其原因在此。

108、赏析这是一首倾诉相思、别愁之苦的词。

109、这首词在黄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李清照写给新婚未久即离家外出的丈夫赵明诚的,她诉说了自己独居生活的孤独寂寞,急切思念丈夫早日归来的心情。

110、伊世珍《琅嬛记》说:“易安结褵(婚)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

111、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112、”作者在词中以女性特有的敏感捕捉稍纵即逝的真切感受,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思想感情,以素淡的语言表现出具体可感、为人理解、耐人寻味的东西。

113、词的上阕首句“红藕香残玉簟秋”写荷花凋谢、竹席浸凉的秋天,空灵蕴藉。

114、“红藕”,即粉红荷花。

115、“玉簟”,是精美的竹席。

116、这一句涵义极其丰富,它不仅点明了萧疏秋意的时节,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

117、表面上写出荷花残,竹席凉这些寻常事情,实质上暗含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人去席冷”之意境。

118、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赞美此句“有吞梅嚼雪,不失人间烟火气象”。

119、“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是写其白天泛舟水上之事:词人解开绫罗裙,换着便装,独自划着小船去游玩。

120、“轻解”与“独上”,栩栩如生地表现出她的神态、举动。

121、“轻”,写手脚动作的轻捷灵敏,表现出生怕惊动别人,小心而又有几分害羞的少妇心情。

122、正因为是“轻”,所以谁也不知道,连侍女也没让跟上。

123、“独”字就是回应上句的“轻”字,点明了下阕“愁”字的症结。

124、“独上兰舟”,正是她想借泛舟以消愁,并非闲情逸致的游玩。

125、昔日也许双双泛舟,而今独自击楫,恩爱情深、朝夕相伴的的丈夫久盼不归,怎不教她愁情满怀。

126、“云中谁寄锦书来?”惦念丈夫,望眼欲穿,真是一封“家书抵万金”。

127、“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是她思夫的迫切心情,突然自现的外在表现。

128、作者借助于鸿雁传书的传说,画面清晰,形象鲜明,它渲染了一个月光照满楼头的美好夜景,然而在喜悦的背后,蕴藏着相思的泪水。

129、“月满西楼”写月夜思妇凭栏望眺。

130、月已西斜,足见她站立楼头已久,这就表明了她思夫之情更深,愁更极。

131、盼望音讯的她仰头叹望,竟产生了雁足回书的遐想。

132、难怪她不顾夜露浸凉,呆呆伫立凝视,直到月满西楼而不知觉。

133、下阕“花自飘零水自流”,言眼前的落花流水可不管你的心情如何,自是飘零东流。

134、其实,这一句含有两个意思:“花自飘零”,是说她的青春象花那样空自凋残;“水自流”,是说她丈夫远行了,象悠悠江水空自流。

135、只要我们仔细玩味,就不难发觉,李清照既为自己的红颜易老而感慨,更为丈夫不能和自己共享青春而让它白白地消逝而伤怀。

136、这种复杂而微妙的感情,正是从两个“自”字中表现出来的。

137、这就是她之所以感叹“花自飘零水自流”的关键所在,也是她俩真挚爱情的具体表现。

138、当然,它所喻的人世的一切诸如离别,均给人以无可奈何之感。

139、“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140、”由己及人,互相思念,这是有情人的心灵感应,相互爱慕,温存备致,她想到丈夫一定也同样因离别而苦恼着。

141、这种独特的构思体现了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妇二人心心相印、情笃爱深,相思却又不能相见的无奈思绪流诸笔端。

142、“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43、”这种相思之情笼罩心头,无法排遣,蹙着的愁眉方才舒展,而思绪又涌上心头,其内心的绵绵愁苦挥之不去,遣之不走。

144、“才下”、“却上”两个词用得很好,把真挚的感情由外露转向内向,迅疾的情绪变化打破了故作平静的心态,把相思之苦表现得极其真实形象,表达了绵绵无尽的相思与愁情,独守空房的孤独与寂寞充满字里行间,感人至深。

145、这和李煜《乌夜啼》“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有异曲同工之妙境,成为千古绝唱。

146、总之,《一剪梅》笔调清新,风格细腻,给景物以情感,景语即情语,景物体现了她的心情,显示着她的形象特征。

147、词人移情入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耐人寻味背景这首词的创作时间,是一个首先要辨明的问题。

148、根据题名为元人伊世珍作的《琅嬛记》引《外传》云:“易安结缡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

149、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150、”有的词选认为,此说“和作品内容大体符合。

151、上片开头三句写分别的时令和地点;下片起句‘花自飘零水自流’回应这三句。

152、这些都是写分别时情景,其他各句是设想别后的思念心情”(见198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唐宋词选》)。

153、有的选本则认为,“就词的内容考察,是写别后的思念,并非送别”;开头三句也是写“别离后”的情景(见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李清照词选注》、1982年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唐宋词选注》)。

154、玩味词意,比较两说,似以后一说为胜。

155、首先,《琅嬛记》的记述本不可靠,如王学初在《李清照集校注》(197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中所指出:“清照适赵明诚时,两家俱在东京,明诚正为太学生,无负笈远游事。

156、此则所云,显非事实。

157、”何况《琅嬛记》本是伪书,所引《外传》更不知为何书,是不足为据的。

158、当然,更重要的是应就词句本身来寻绎它的内容、推断它的写作背景。

159、从上阕开头三句看,决不像柳永《雨霖铃》词所写的“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那样一个分别时的场面,而是写词人已与赵明诚分离,在孤独中感物伤秋、泛舟遣怀的情状。

160、次句中的“罗裳”,固明指妇女服装;第三句中的“独上”,也只能是词人自述。

161、至于以下各句,更非“设想别后的思念心情”,而是实写别后的眼前景、心中事红藕香残玉簟秋。

162、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163、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164、花自飘零水自流。

165、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166、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67、译文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

168、轻轻的脱下罗绸外裳,一个人独自躺上眠床。

169、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

170、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171、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

172、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

173、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174、注释红藕:红色的荷花。

175、玉簟(diàn):光滑似玉的精美竹席。

176、裳(cháng):古人穿的下衣,也泛指衣服。

177、兰舟:此处为船的雅称。

178、锦书:前秦苏惠曾织锦作《璇玑图》,寄其夫窦滔,计八百四十字,纵横反复,皆可诵读,文词凄婉。

179、后人因称妻寄夫为锦字,或称锦书;亦泛为书信的美称。

180、雁字:群雁飞时常排成“一”字或“人”字,诗文中因以雁字称群飞的大雁。

181、月满西楼:意思是鸿雁飞回之时,西楼洒满了月光。

182、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意思是彼此都在思念对方,可又不能互相倾诉,只好各在一方独自愁闷着。

183、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意思是,眉上愁云刚消,心里又愁了起来。

184、 红藕香残玉簟秋①,轻解罗裳,独上兰舟②。

185、云中谁寄锦书来③?雁字回时④,月满西楼。

186、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

187、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188、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

189、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190、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191、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192、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193、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194、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195、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196、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197、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198、原文红藕香残玉簟秋。

199、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200、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201、花自飘零水自流。

202、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203、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204、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

205、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206、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

207、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208、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209、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210、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211、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212、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213、 诗歌赏析“红藕香残玉簟秋”,首句词人描述与夫君别后,目睹池塘中的荷花色香俱残,回房欹靠竹席,颇有凉意,原来秋天已至。

214、词人不经意地道出自己滞后的节令意识,实是写出了她自夫君走后,神不守舍,对环境变化浑然无觉的情形。

215、“红藕香残”的意境,“玉簟”的凉意,也衬托出女词人的冷清与孤寂。

216、此外,首句的语淡情深,如浑然天成,不经意道来。

217、故前人评曰:“易安《一剪梅》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七字,便有吞梅嚼雪,不食人间烟火气象,其实寻常不经意语也”(《两般秋雨庵随笔》卷三)。

218、“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219、”次写在闺中无法排遣愁闷与相思之苦,便出外乘舟解闷。

220、词人在一首《如梦令》中曾生动地记述一次她乘舟尽兴游玩的情景,不仅归舟晚,还误入藕花深处,惊起一滩鸥鹭,情调欢快。

221、现如今却是“独上兰舟”,不仅无由消除相思之苦,反更显怅惘和忧郁。

222、“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223、”女词人独坐舟中,多么希望此刻有雁阵南翔,捎回夫君的书信。

224、而“月满西楼”,则当理解为他日夫妻相聚之时,临窗望月,共话彼此相思之情。

225、此句颇有李商隐“何当共剪西窗烛”诗句的意境。

226、另外,“月满”也蕴含夫妻团圆之意。

227、这三句,女词人的思维与想象大大超越现实,与首句恰形成鲜明对照。

228、表明了词人的相思之深。

229、  下片。

230、“花自飘零水自流”,词人的思绪又由想象回到现实,并照映上片首句的句意。

231、眼前的景象是落花飘零,流水自去。

232、由盼望书信的到来,到眼前的抒写流水落花,词人的无可奈何的伤感油然而生,尤其是两个“自”字的运用,更表露了词人对现状的无奈。

233、“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次写词人自己思念丈夫赵明诚,也设想赵明诚同样在思念自己。

234、这样的断语,这样的心有灵犀,是建立在夫妻相知相爱的基础上的。

235、末三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236、”词人以逼近口语的词句,描述自己不仅无法暂时排遣相思之情,反而陷入更深的思念境地。

237、两个副词“才”、“却”的使用,很真切形象地表现了词人挥之又来、无计可消除的相思之情。

238、  这是一首相当富有诗情画意的词作。

239、词人越是把她的别情抒写得淋漓尽致,就越能显出她的夫妻恩爱的甜蜜,也越能表现出她对生活的热爱。

240、此外,这首词在意境的刻画,真挚、深沉情感的表述,以及语言运用的艺术上,无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本文分享到此完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