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资讯:摩拜CTO夏一平:我做过一年干不好就撤的打算
在我们身边都发生着许多新鲜事,当下的实时热点,最热话题。我们应该多为自己充电,多掌握些知识才能让自己见多识广,眼下互联网、科技、数码已经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了。今天小编就整理了一些的讯息,分享给大家。
2015 年 12 月 7 日,摩拜第一批车正式出街,共 200 台。这一天离夏一平加入摩拜已经过去了 11 个月,入伙之前他对自己说过,这一年努力做,如果做不成,就回上海,不干了。
那天晚上,夏一平没怎么睡好,睁开眼的第一件事就是拿手机看后台,想知道这 200 台车还在不在。
结果第二天,200 台车基本没丢。这说明当初给摩拜单车搭载 GPS 是对的,更重要的是,一定程度上人性是值得信任的。相反,“如果这 200 台车全丢了,就证明这个生意很难做。”夏一平对说。
1
夏一平与胡玮炜第一次见面是在 2012 年的 CES。那时候胡玮炜是记者,夏一平则是福特汽车亚太区产品规划和开发经理。两人敲定了采访,夏却在采访时间找不到她。
实际上,当时胡玮炜的航班延误,赶到拉斯维加斯时已经是第二天。会馆关门了,一个朋友对她说,要不我介绍个汽车业的牛人给你认识。结果对方拿到胡的名片就说,“咦,你就是昨天放了我鸽子的人!”
胡和夏都是那种对技术钻研比较深,又都性格奔放的人。夏一平负责福特车联网技术核心架构时,经常给胡玮炜提供建议,也给她推荐过采访对象;另外,两人都喜欢组局聊各种趣事,一来二去,便成了朋友。
据夏回忆,他第一次听到胡玮炜谈及摩拜可能是 2014 年 12 月,那是在极客汽车的一个公开活动,胡玮炜邀请夏担任主持,活动间歇,胡对夏说,我可能不再做极客汽车了,我想出来干一个新事情。不过胡玮炜没有深讲,夏一平也没接过话头,当时他心思全在自己的创业项目上。
夏一平告诉(公众号:),他是国内第一个宣布要做电动汽车的人。
2014 年上半年,他联合通用汽车中国科学研究院院长杜江凌、易到周航等人,做了一个开源汽车项目 OpenCarLab。当时一位与夏一平私交不错的记者对此很兴奋,用了头版很大篇幅做了相关报道。“他(记者)应该挺恨我的。”夏一平说,自己抢了先机,却没尽全力,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兼职,导致这个项目最后不了了之。
直到 2015 年 1 月初,夏一平与胡玮炜通了一次电话,夏说自己新的汽车分时租赁项目最近在融资,胡在电话那头顿了顿,说,要不你来跟我一起做吧。
2
胡玮炜在电话里将摩拜讲了个大概,没过多久,她就安排了夏一平与李斌的面谈。
李斌,易车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 CEO,蔚来汽车联合创始人,同时也是胡玮炜口中“能量很大”的天使投资人。实际上,“共享单车”这个主意正是他给胡玮炜出的。
夏一平对回忆称,和李斌聊完之后,他觉得“共享单车”比自己的“共享汽车”更冒险,因为容易丢,但从技术与产品的角度,单车一定比汽车更容易在短时间内获取更多用户。对此,他很兴奋。这次见面直接促使夏一平以 CTO 身份加入摩拜。
如果从源头追溯,可以说是李斌最初对摩拜几方面的设想,奠定了日后摩拜的整体风格与团队架构。
共享单车这个模式的核心是免维护;
车辆在街上需要有很高的可识别度;
骑行体验要保证。
排在首位的“免维护”说白了就是单车质量要求高。于是,夏一平从零搭建起摩拜的技术团队,基于雇不起猎头、用不起中介服务的现实,技术团队初始人员几乎都是夏一平的老朋友,另外,那时候他每天还要面试好几拨人,踩过不少雷。
2016 年 11 月,摩拜单车后台数据逐渐增多,实时数据平台也逐渐垒起。在夏一平看来,运营、招聘、管理,都要实时跟进公司的发展节奏,“资本肯定要用在最核心的问题上。”
比如摩拜的核心是车,那车的核心是什么?夏一平表示,当时做这个产品的时候,他们并不是将用户体验作为唯一标准,而是考虑了生产、投放、使用、维修、到再投放,整个单车生命周期。“不同生命周期对车有不同需求。车辆成本高,但反复回收与维修的成本可能更高。”
为此,他们设计车辆时,尽量避免车辆在用户手中出现问题,同时还研发了名为“快修”的维修方案。比如摩拜一直强调的,传统自行车轮胎需要卸了、再装、再调,他们则运用了汽车轮胎的思路,用螺丝一卸、一装,即可。
3
当然,对摩拜来说,“以技术为核心”显然不止是造出一辆结实耐用的单车。
2017 年 4 月 12 日,摩拜公布 “魔方”人工智能平台,夏一平在现场表示,目前的单车战场,已经不仅仅是车辆、资金之间的战争,当共享单车扩张到千万辆级别,提高规模化运营效率更为重要。这就需要借助硬件、软件、设计、大数据、云平台之间的紧密配合,否则就会陷入运营效率低、车辆毁损率高、用户产品体验下降等诸多问题。
摩拜大数据科学家尹大飞具体解释过“魔方”:“它的核心应用是对共享单车全天候供需做出精准预测,为车辆投放、调度和运维提供智慧指引,尽可能实现精细化管理和高效运营能力。”
毫无疑问,所谓的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对夏一平刚加入时的摩拜来说非常遥远,因此,在他看来,尹大飞、杨众杰这些人是摩拜从小作坊向现代企业转变的象征。
就像在团队创建之初,夏一平可能细致到连一个代码都要管,而随着工作量的增大,团队开始裂变,职责分配便更为细化。虽然工作效率因此经历了小幅下降,“但经历完这种过渡期,团队就会变成一部机器,高效运转。”夏一平表示。
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