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竹杖芒鞋)

导读 关于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竹杖芒鞋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今天小六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意思是:拄竹杖曳草

关于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竹杖芒鞋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今天小六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意思是:拄竹杖曳草鞋轻便胜过骑马。

2、披一蓑衣任凭湖海中度平生。

3、出自:《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

4、原文: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宋代: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5、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6、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7、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8、译文: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行走。

9、竹杖和草鞋轻捷得胜过骑马,有什么可怕的?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

10、春风微凉,将我的酒意吹醒,寒意初上,山头初晴的斜阳却应时相迎。

11、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回去吧,对我来说,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

12、扩展资料:创作背景:这首记事抒怀之词作于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春,当时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的第三个春天。

13、词人与朋友春日出游,风雨忽至,朋友深感狼狈,词人却毫不在乎,泰然处之,吟咏自若,缓步而行。

14、中心思想:此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

15、读罢全词,人生的沉浮、情感的忧乐,我们的理念中自会有一番全新的体悟。

16、它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警,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

17、赏析:“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18、”作者用很强烈的字眼来描绘这一场雨,所谓“穿林打叶”,意指雨的凶猛,雨点穿过树林,打在树叶上,也打在苏轼和同行者的身上。

19、这当然是相当的狼狈了。

20、但是,苏轼却不觉得雨的凶猛和被雨淋湿后的狼狈。

21、面对风雨,他悠然自得,并劝同行者“莫听穿林打叶声”。

22、任你风雨肆虐,我自坦然面对。

23、劝同行者“何妨吟啸且徐行”,既然大自然的风雨不能改变,不如改变我们的心态,在雨中吟诗放歌,徐徐前行。

24、为什么要在风雨中“吟啸”呢?那代表一种玩赏的心态,是在困境中。

25、在心灵上留有一点小小的空间,让自己还有闲情逸致去玩赏。

26、这里主要是写作者的心态、定力和持守。

27、面对自然的风雨也好,人生的风雨也好,需要你用平静悠闲的心态。

28、相当大的定力和持守去面对。

29、“莫听”二字是对风雨打击的否定,“何妨”二字是对悠闲人生态度的肯定,这两句分别从否定和肯定两个方面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

30、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31、”这里描绘了一个有趣而又充满哲理的画面:一边是料峭春风,作者感到丝丝的冷意;一边是山头斜照,作者感到些些的暖意。

32、这既是写景,也是表达人生的哲理。

33、人生不就是这样充满辩证法吗?在寒冷中有温暖,在逆境中有希望,在忧患中有喜悦。

34、当你对人生的这种辩证法有了了悟之后。

35、就不会永远沉陷在悲苦和挫折之中,就会在微冷的醒觉中升起一股暖意、一线希望。

36、“山头斜照却相迎”,是对生活的一种积极观照,是一种通观。

37、是苏轼经历磨难和打击之后,在灵魂上的升华。

38、苏轼在他的另两句诗中,也表达这种思想:“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39、”意谓凄风苦雨之后也终会放晴的。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