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纠纷的调解方法是什么意思(矛盾纠纷的调解方法是什么)

导读 大家好,霖霖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矛盾纠纷的调解方法是什么意思,矛盾纠纷的调解方法是什么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大家好,霖霖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矛盾纠纷的调解方法是什么意思,矛盾纠纷的调解方法是什么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矛盾纠纷的调解方法

  冷却降温法,即是当矛盾纠纷激化时,我们不要盲目地前去处理最好等双方都冷静下来把气消了再去处理,说白一点就是拖一拖处理时间。

  情理交融法,即是用情来说服矛盾双方换位思考彼此的原因。然后循循善诱矛盾双方,因势利导进行化解。

  扶正祛邪法,用正气压制邪气,即是对蛮不讲理的矛盾人给予一定压制,告知其一意孤行的后果。从而保证正气之风倡导和盛行,做到以理服人。

  案列引导法,通过自身所处理的相似案列加以引导矛盾双方向和解的方向转化,不要闹的不可开交,最后走上不必要的道路给自己和家人带去不必要的麻烦。

  矛盾纠纷调解技巧

  一、调解民间纠纷应注重五大要素

  调解员及时了解和掌握民间纠纷的时间、地点、人物、情节、原因这五大基本要素是调解好民间纠纷的最基本、最关键的技巧。

  一是时间要素运用技巧。民间纠纷所涉及的时间问题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纠纷发生的时间;纠纷持续的时间;调解纠纷的时机。民间纠纷发生的时间往往具有季节规律,它是调解人员做好预防工作所必须掌握的。对于这类时间长、隔阂深、问题比较复杂的纠纷,调解人员要做好持续作战的准备。调解纠纷的时机是指调解的最佳时机和调

  解人员要把握好说话的时机。

  二是地点要素运用技巧。受生活环境和传统习俗的影响,发生在不同地方的相同民间纠纷,会呈现出不同的特征。譬如,同样是因为建房时所建房屋高于邻居家的房屋而引起的房屋纠纷,在发达的农村地区,邻居往往会因为采光权受影响而与建房者发生纠纷,大多表现为争吵;而在落后且封建迷信思想严重的农村地区,邻居往往会以自家的风水受影响而与建房者发生纠纷,发生打架斗殴的概率大大增加。调解人员只有熟悉掌握地点要素,才能因地制宜,采取行之有效的调解方法。纠纷发生的地点不同,纠纷态势的发展程度就会不同。

  三是人物要素运用技巧。纠纷的主体是双方当事人。调解纠纷实际上是调解人员对双方当事人所做的'疏导、说服工作。由于自然状况、社会阅历、文化素质和道德观念的差异,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个性特征。不同个性特征的当事人对纠纷和调解人员的工作会有不同的看法。如外向型性格的人感情外露,内心想法会很快通过表情和行为表现出来;而内向型性格的人感情深沉,内心想法不易形于色和付诸于行动。这就要求调解人员善于察颜观色,通过分析纠纷当事人的表情、言语和行为,弄清楚当事人内心的真实想法。再如,文化水平、法律素质高的人,其自我调节能力较强,纠纷心理不容易形成,即使形成也不易外化为纠纷行为。如果这类人与其他人发生了纠纷,他们对调解员有道理的话容易听得进去,也能理解调解员的工作并给予配合;反之,文化水平、法律素质低的人,其自我调节能力较差,纠纷心理容易形成并容易外化为纠纷行为。对这类纠纷当事人,调解人员就必须多花功夫,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法律和政策讲清楚、讲透彻。针对这种类型的当事人,平时的帮教工作和回访工作都是至关重要的。

  四是情节要素运用技巧。纠纷的情节要素主要是指纠纷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中的真实情况。纠纷的萌芽、发生、发展乃至激化的全部事实经过,纠纷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各有哪些过激的语言和行为,甚至双方当事人各自的企图、动机和目的等等都是调解纠纷的事实依据。掌握充分的事实依据,做到有备无患,打有准备之战,对于蛮不讲理,死不认账,心存侥幸的当事人,调解员出示真实全面的事实证据,可以起到威慑当事人,促使其低头认错的作用。而对于心存疑虑,有所顾忌的当事人,调解员就要充分掌握纠纷情节便于赢得他们的信任和配合。对于调解人员来说,只有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掌握这些事实依据,才可以在调解中灵活运用多种多样的调解方法,继而使当事人双方心服口服,使纠纷顺利得到解决。深入调查是调解成功的前提,俗话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就是这个道理。做好调解工作,不能只听一方诉说,只有深入调查,掌握详实的第一手资料之后,才能在调解时有理有据,避免说话时授人以把柄,使自己处于被动局面。

  五是原因要素运用技巧。纠纷的原因是指纠纷发生的起因,也就是引发纠纷的事实,包括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远因和近因。纠纷的原因是纠纷的根结所在,是调解人员调解时的切入点。对于一起看似简单的民间纠纷来说,可能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同在,远因与近因共存。一般来说,直接原因和近因是比较容易查明的。但往往引发纠纷的真正原因是隐藏在直接原因和近因后面的间接原因和远因。这就要求调解人员深入实际做艰苦细致的调查工作,拨开层层面纱,找到深藏其后的引发纠纷的真正原因。只有抓住真正的原因,才能从根源上彻底解决纠纷。任何一件纠纷的发生都是有原因的,调解工作人员只有抓住了原因,调解的时候就能直奔主题,就不会在枝枝节节的问题上浪费时间和精力。

  二、保持中立姿态,以“五心”来指导调解工作。

  在调解过程中,应注意摆正位置,保持中立姿态,充分尊重双方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对他们的诉讼主张和理由给予同等到的关注。在积极引导当事人充分举证、质证、查找事实、明确责任的基础上,将自愿同意调解的意见表达在调解庭上,将自愿解决纠纷的协议达成在调解庭上,为当事人在实体和程序上按自已的意志处分权利提供充分条件,使当事人的意思表达更为真实准确,防止违法调解和强行调解的发生,保证了调解工作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在调解过程中,调解人员应具备“五心”,即心、耐心、信心、诚心和公心。

  1.爱心就是爱岗敬业,心装当事人,有为保一方平安,无私奉献的精神,就要有为当事人排忧解难、有一案未结就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的为民意识。

  2.耐心就是要养成“听得进、忍得住、拖得起”的好性子。在听的过程中劝说,在忍中明理,在拖(在当事人情绪激昂时,最好的办法就是冷处理)的过程中化解矛盾。

  3.信心就是要有自信心,以顽强的毅力,克服困难,知难而上,利用各种有利条件,采取有效措施做好调解工作。

  4.诚心就是要以优质高效的服务,真心实意在为当事人排忧解难,用真诚和热情设身处地为当事人着想,以实际行动赢得人民群众和当事人的支持和信赖。

  5.公心是贯穿在调解工作中的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它要求调解员在调解过程中应坚持当事人法律地位、权益、人格一律平等,排除亲疏、好恶、内外的因素,坚持以理、以德服人。

  三、细心调查,找准原因,坚持疏导,消除误解。

  深入调查是调解成功的前提,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解工作也是一样,不能单听一方诉说,只有深入调查,掌握翔实的第一手材料后,才能在调解时有理有据,避免说话授人以柄,处于被动局面。调解工作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弄清事实真相。这是进行调解工作的基础,基本事实不清楚,就不能很好的开展工作,就不能给予当事人正确的引导,更不能提出双方都能接受的调解方案。

  2.分清是非曲直。在弄清事实真相的基础上要分清是非曲直。对于某一个具体的纠纷,必须明确谁是谁非,是否合乎法律和道德的要求。是双方都有错误,还是错误完全在其中一方,如果错了,弄清为什么错了,错在哪里。

  3.充分说理,耐心疏导,消除隔阂。在分清是非的基础上要对双方进行教育,包括法律教育和道德教育。法律教育是指结合本纠纷的具体情况,说明法律的具体规定,宣讲法律的具体精神,指明什么是合法、什么是违法、违法行为的法律后果。道德教育是指要向当事人宣传社会主义道德规范要求,明确指出哪些行为符合道德要求,哪些行为不符合道德要求。在此基础上进行耐心疏导,通过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促使双方互谅互让,消除隔阂重归于好。

  四、区分不同个性的心理,制定相应调解策略。

  不同案件的当事人,因文化素质和认知程度不一样,往往对问题有着不同的观点和见解。对此,在调解过程中,我们应学会掌握当事人心理活动的本领,根据案件的性质,难易程度和当事人的文化素养,脾气性格等确定调解方案,制定调解策略。如对脾气暴躁,容易冲动的案件当事人,就用温和态度平息当事人心中的怒火。

  五、抓住主要矛盾,找准关键环节,借力促调解。

  在各种类型的民间纠纷中,群体性纠纷因其矛盾大,涉及的人数多,已成为严重影响社会安定的因素之一。群体性纠纷通常是以一个问题引发,多个矛盾参杂的综合反映。因此,对于这种纠纷应进行综合分析,从多个矛盾中找出主要矛盾,找准关键环节。在调解过程中,确定对案情有重大影响的关键人物,借其力,促成案件的调解,以解决纷争。

  六、依法、公平、公正是调解成功的保证。

  古人曾说“民不畏我严而畏我廉,民不服我能而服我公”。民事调解工作也是如此,只有做到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正确运用法律;做到公平公正,才能保证调解结果的合法性,权威性和约束力。双方当事人觉得合情合理,公平公正,才会自觉履行协议。

  农村矛盾纠纷调解技巧

  巧用妙语。实际工作中,处理村民矛盾纠纷之类的事情,最好的“武器”就是我们的语言,有时候往往一句得体的话语就能打动双方。作为一名基层人民调解员,必须要深谙辖区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惯,砺炼口才,否则矛盾纠纷的调处工作就无法进行。实际调解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当我们为发生矛盾纠纷的群众尽心尽力调解时,得到的不仅是一次展现自我的机会,还会赢得更多、更真的民心。在发现和处理矛盾纠纷时,要多走访、多了解,及时掌握当事人的思想动态,把自己“中立”的见解大胆地说出来,掌握处理纠纷的主动权,积极化解当事人的心理疙瘩,力争使纠纷在激化之前能得到有效处理。

  灵活机动。调解纠纷一定要灵活。每一起矛盾纠纷的背后必定有一个发生问题的根源,否则就是无理取闹。处理矛盾纠纷切忌拖泥带水、粘粘糊糊,特别是在矛盾双方聚集的时候,一定要灵活机动地果断处置,防止矛盾纠纷“滚雪球”,进一步激化。一个矛盾纠纷的成功调解,其成本可能就是递上一支烟,说上几句令双方信服的话。但如果发展成行政案件甚至刑事案件,那么办案成本将会很大。作为责任区人民调解员,要本着“矛盾不加剧、纠纷不出村”的原则,灵活机动地做好矛盾的调处工作。

  情理交融。调解纠纷讲清道理固然重要,但同时还要讲究“情、理”二字,做到情理交融。把握一个“情”字,就是对待矛盾双方要有对待亲人的感情,设身处地地为双方着想,帮助查找矛盾纠纷的症结到底在哪里,该如何解开;紧扣一个“理”字,就是要找准矛盾的突破口,通过循序渐进、利害对比、对症下药,把道理讲清、讲透,以理服人,以情动人。老者格村林老太同其侄子于某因债务发生纠纷,被侄子打了一巴掌,之后双方为此事不断争执,矛盾越积越深。了解情况后,我们没有轻率处理,而是从亲情、道德、传统等多方面同于某沟通。经过两天时间的调解,于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赔偿了林老太的损失。

  借用外力。实践证明,借助农村有威望的长辈、村干部调解矛盾纠纷,是很有效的。因为在长期的生活中,长辈及村干部在村民的心目中有一定威望,对于因赡养、家庭、抚养等类型的矛盾纠纷,可以联合双方都尊崇的德高望重的人员协助调解处理。去年5月13日,我们所辖区村民王某与另一名村民因灌溉纠纷发生撕打。为了化解双方矛盾,调解员及时到该村了解双方家族的基本情况,认为两家人仍有和好的条件。于是请来村里威望较高的村民,共同进行调解。经过耐心说服教育,双方最终达成赔偿协议,握手和解。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