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八佾篇原文及翻译(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大家好,乐乐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论语八佾篇原文及翻译,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那么今天让乐乐带着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的意思是: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实行礼呢?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运用乐呢?仁,仁德。
2、礼,指各种礼节规范。
3、乐,包括音乐和舞蹈。
4、乐是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一种形式,在古代,它也是礼的一部分。
5、礼与乐都是外在的表现,而仁则是人们内心的道德情感和要求,所以乐必须反映人们的仁德。
6、这里,孔子就把礼、乐与仁紧紧联系起来,认为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什么礼、乐的问题。
7、西周时期,周天子分封天下,所分封的诸侯国林立,为维护其以周天子为中心的有秩序的统治。
8、周文王的第四个儿子,周武王之弟——周公旦开始制礼作乐,即周礼。
9、周礼作为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成为维护宗法制度必不可少的工具。
10、礼乐制度在这一时期,得到非常完善的发展,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调。
11、东周时期,周王室衰弱,诸侯争霸,礼坏乐崩,礼乐制度受到严重冲击,进而造成儒家创始人孔子,将致力恢复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作为了自身的毕生追求。
12、以周代礼乐为工具来维护周天子的宗法统治,形成了周代特色的礼乐制度、礼乐文化和礼乐文明,对后来历代中国社会发展都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13、扩展资料:《论语·八佾》是儒家典籍《论语》的第三篇。
14、《八佾》篇包括26章。
15、本篇主要内容涉及“礼”的问题,主张维护礼在制度上、礼节上的种种规定。
16、孔子提出“绘事后素”的命题,表达了他的伦理思想以及“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的政治道德主张。
17、孔子反复强调“礼、乐”的重要性,认为一个国家兴衰的重要标志在于“礼、乐”。
18、首先在大的方面,如治国安邦。
19、孔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和谐、稳固,必合乎礼、正乎乐。
20、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礼在这里,是作为治国的一个基本要素来提出的。
21、礼乐于小处看,则在于“博学于文,约之以礼”,陶冶人的境界、情操,使人眼界豁达、心胸开朗,同时也知道该如何规范自己的行为。
22、也就是“恭近于礼,远耻辱也”,知道什么该作,什么不该作。
23、“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24、因此,“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25、礼在孔子的设想中,无疑是能够使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途径。
26、又称,“礼之用,和为贵。
27、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28、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29、”这应该说,也确实是颇有道理的。
30、譬如虽然读书虽有可能让人变的更加精明、赋予机谋,但总的来说,还更主要还是使人更加知礼,重仁义道德、温文尔雅、谦恭礼让。
31、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论语·八佾,百度百科-礼乐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译: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遵守礼仪有什么用?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礼乐又有什么用?”。
本文分享到此完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